本研究基于野外大田实验揭示了土壤重金属修复剂在土壤健康和多功能性方面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碱性修复剂对土壤pH、微生物群落及其网络稳健性的长期调控效应。
近期,工程中心围绕威胁水生态的磷元素,开展了制约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环境的水生植物资源和材料的瓶颈,开展了水生植物资源的筛选及产品研发和相关去磷机制探索,并取得进展。
筛选出并推荐出极端高温条件下适合水体磷去除的植物品种、秸秆灰协同水生植物去除水体磷和水生植物残体蚯蚓转化及产物对水体重金属去除效果和机制方面取得系列新认知。
工程中心对水生植物修复养殖废水污染物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工程中心在极端高温条件下沉水植物(绿狐尾藻)用量和挺水植物(水葱、千屈菜和灯心草等)配置对养殖尾水氮磷和复合重金属去除效果及机制方面取得系列新认识,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SCI JCR分区Q1, IF 6.291)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 JCR分区Q1, IF 6.789)。